安平古堡
安平古堡,又稱奧倫治城(荷蘭語:Orange)、熱蘭遮城(荷蘭語:Zeelandia)、王城(閩南語:Ông-siânn)、安平城、臺灣城,是一座曾經存在於臺灣臺南市的堡壘。最初建於1624年,是臺灣最早的要塞建築。自建城以來,曾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,也曾是鄭氏王朝統治者的住處。
沿革
1624年,在與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後,荷蘭人和明朝官方達成協議,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砲臺毀壞,而於1624年轉移至臺灣島,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臺灣的佔領。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進至不受明朝政府管轄的福爾摩沙大員(今臺南市安平區),設立貿易據點,建立臺灣史上第一個近代早期 (英語:early modern)式的統治政權(但並非第一個政權,因為在今日臺中市及其附近,當時已有臺灣原住民所建立的大肚王國,為一部落聯盟式的政權,及準封建式的瑪家王國和大龜文王國,設有世襲王位)。明帝國對於荷蘭人佔領臺灣並無異議,因為臺灣並非其領土。
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與曹永和的研究:「臺灣不只明朝不管,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,所以走私船早在當時就在基隆、安平與淡水會合明朝、日本與西班牙、葡萄牙與荷蘭的商船。...根據荷蘭史料,當時東印度公司指揮官萊爾森於1622年到福州談判,明朝官員為了勸誘他們撤出澎湖,建議他們到澎湖以東,一座不屬於明朝的島嶼,也就是臺灣,間接同意明朝船隻到大員(今安平)與之通商。...當時明朝官員向萊爾森說:『你不知道大員怎麼去,我們派船帶你去』。這段史料,顯見明朝福建官員知道臺灣,卻不把臺灣當作屬地。而同樣年代,明代的史料記載的是,官員軟硬兼施,並請海商李旦居中協調,荷蘭的新任長官宋克,才在1624年拆除澎湖城堡的建材,搭乘熱蘭遮城號商船,來到大員上岸,宋克也成為荷蘭建立臺灣政權的首任長官,他也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。」
荷蘭人佔臺以後,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,以荷蘭執政的門閥「奧倫治」(Orange)為名,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「奧倫治城」(Orange),1627年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(或譯熱蘭省)改建命名為「熱蘭遮城」(Zeelandia),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。當時,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臺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。
1626年,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船隻到臺灣買生絲,並向東印度公司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回貨物遭拒,濱田彌兵衛相當不滿,又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荷蘭的虐待,在1627年帶領該社16名原住民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,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。
1628年春天,濱田彌兵衛率船來臺,同行者共470名,其中包含先前16名臺灣原住民,荷蘭的臺灣長官彼得·奴易茲(Pieter Nuyts),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,並軟禁濱田及禁錮十六名原住民。濱田闖入彼得·奴易茲住處,綁架彼得·奴易茲及其兒子,並以彼得·奴易茲之子為人質返回日本,並封閉荷蘭在平戶的商館。荷蘭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,在1629年將彼得·奴易茲撤職,且宣判兩年有期徒刑。1632年,荷蘭將他引渡至日本監禁,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。
1662年,鄭成功攻下「熱蘭遮城」,將荷蘭人趕出臺灣,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。鄭氏因為懷念閩南第二故鄉泉州府晉江縣的「安平」,同時也將該城改為「安平鎮城」,這就是現今「安平古堡」這個名稱的由來。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,故又叫「王城」,而安平十角頭中的「王城西社」也因而得名。
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軍入臺後,政治重心移至府城內,城堡改為軍裝局,重要性日減,而牆垣也多傾圮失修,安平城逐漸荒廢。1868年,清英爆發樟腦戰爭又稱樟腦糾紛事件,英國軍艦來犯,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,城牆隨之而毀,之後遂成廢墟。1874年,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處理「牡丹社事件」,與日本人進行交涉,將安平城外城的牆磚,運至「二鯤鯓」,建立「億載金城」
1624年,在與明朝的軍隊激戰了八個月以後,荷蘭人和明朝官方達成協議,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砲臺毀壞,而於1624年轉移至臺灣島,中國則不干涉荷蘭對臺灣的佔領。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進至不受明朝政府管轄的福爾摩沙大員(今臺南市安平區),設立貿易據點,建立臺灣史上第一個近代早期 (英語:early modern)式的統治政權(但並非第一個政權,因為在今日臺中市及其附近,當時已有臺灣原住民所建立的大肚王國,為一部落聯盟式的政權,及準封建式的瑪家王國和大龜文王國,設有世襲王位)。明帝國對於荷蘭人佔領臺灣並無異議,因為臺灣並非其領土。
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與曹永和的研究:「臺灣不只明朝不管,甚至也不屬任何國家管轄,所以走私船早在當時就在基隆、安平與淡水會合明朝、日本與西班牙、葡萄牙與荷蘭的商船。...根據荷蘭史料,當時東印度公司指揮官萊爾森於1622年到福州談判,明朝官員為了勸誘他們撤出澎湖,建議他們到澎湖以東,一座不屬於明朝的島嶼,也就是臺灣,間接同意明朝船隻到大員(今安平)與之通商。...當時明朝官員向萊爾森說:『你不知道大員怎麼去,我們派船帶你去』。這段史料,顯見明朝福建官員知道臺灣,卻不把臺灣當作屬地。而同樣年代,明代的史料記載的是,官員軟硬兼施,並請海商李旦居中協調,荷蘭的新任長官宋克,才在1624年拆除澎湖城堡的建材,搭乘熱蘭遮城號商船,來到大員上岸,宋克也成為荷蘭建立臺灣政權的首任長官,他也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。」
荷蘭人佔臺以後,在原來的砦城舊城址上,以荷蘭執政的門閥「奧倫治」(Orange)為名,重新興建規模宏大的城堡「奧倫治城」(Orange),1627年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(或譯熱蘭省)改建命名為「熱蘭遮城」(Zeelandia),至1632年始完成首期堡底工程。當時,這座城堡是荷蘭人統治臺灣全島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。
1626年,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朱印船船隻到臺灣買生絲,並向東印度公司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回貨物遭拒,濱田彌兵衛相當不滿,又知悉新港社原住民不堪荷蘭的虐待,在1627年帶領該社16名原住民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人壓迫,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荷作為。
1628年春天,濱田彌兵衛率船來臺,同行者共470名,其中包含先前16名臺灣原住民,荷蘭的臺灣長官彼得·奴易茲(Pieter Nuyts),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,並軟禁濱田及禁錮十六名原住民。濱田闖入彼得·奴易茲住處,綁架彼得·奴易茲及其兒子,並以彼得·奴易茲之子為人質返回日本,並封閉荷蘭在平戶的商館。荷蘭巴達維亞方面感到事態嚴重,在1629年將彼得·奴易茲撤職,且宣判兩年有期徒刑。1632年,荷蘭將他引渡至日本監禁,荷蘭人在日本的貿易才獲得恢復。
安平古堡裡的鄭成功像
1871年熱蘭遮城舊照
圖片來源:安平古堡 |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安平古堡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