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片(安平追想曲)
是二戰後的台灣作曲家,創作出許多台灣歌謠,《安平追想曲》、《南都之夜》為其代表作。1946年,許石自日本回台,逐步收集整理散落在各地方的台灣民謠與推廣鄉土音樂,其運用交響樂形式提升台灣民謠地位,並組織中國風的合唱團到處演唱宣傳,《解析臺語流行歌曲:鄉愁、翻轉與逆襲》一書評價許君開台灣流行音樂風氣之先河。
影片(南都之夜)
生平
1936年時,許石坐船赴東京的日本歌謠學院唸書,接受日本知名作曲家秋月、大村能章、吉田恭章教導,研習理論作曲、聲樂與演歌,而吳晉淮是同校出身的前輩。完成學業後,在當時日本的東京紅風車劇座和東賓歌舞團擔任專屬歌手,直到1946年,因母親病危,才自日本返台。許石於1936年-1946年求學的日子非常辛苦,平日送牛奶和報紙,寒暑假時就到北海道打工,一邊接受日本歌謠學院的音樂訓練。為了和日本內地同學並駕齊驅,許石常於凌晨進行馬拉松式慢跑,鍛鍊體力,練習發聲;為了要練鋼琴,常練到手指僵硬,平日因為沒錢都在紙上練彈,必須存上約一個月的工資才能彈上一個小時。
1946年,許石首次環台巡演即發表《南都之夜》,隨後風靡全台。1947年便帶著還是高中生的文夏到恆春採集鄉土歌曲,並紀錄陳達演唱《思想起》等的傳統民謠,為台灣民謠開始做紀錄及保存。此後每隔幾年,許石將所採集到的鄉土民謠重新編曲,並且央請當時社會上的文人雅士、知名作詞家(如許丙丁、陳達儒),來補全台灣鄉土民謠。同時,許石為了積極推廣和分享台灣鄉土民謡,舉辦大小十餘場的台灣鄉土音樂發表會。
1952年,許石成立了中國唱片公司,後更名為女王、大王、太王唱片公司,皆為推廣台灣鄉土民謠和歌謠而成立。然而當時版權意識不高,盜版猖獗使得正規經營的唱片公司難以生存,許石的唱片生意難以持續,造成日後生活經濟上的負擔。許石在三重市(今新北市三重區)河邊北街90號設製片廠,出版作品包括:《安平追想曲》、《港都夜雨》、《孤戀花》、《夜半路燈》。這些歌曲藉由許石的巡迴發表會,和歌舞會而風行,之後便灌錄唱片。是年由大王唱片舉辦「台灣鄉土民謠演唱會」,並發表《六月茉莉》、《水犁歌》、《鬧五更》、《卜卦調》、《丟丟銅》、《潮洲調》、《思想起》等……歌曲,同時透過大王唱片發行。
1980年8月2日,因心臟病病逝台北林口長庚醫院,時年60歲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nzzCOJg6SE |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許石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